「資料」、「故事」和「設計」
資料的正確性和相關性
資料和數據必須是正確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同時還需要注意,資料與討論的議題是否相關。
所有資料、數據能否回答問題本身,這點也至關重要。(更多見「處理數據的原則」)值得注意的是,視覺化的過程也應該完整呈現原本資料的正確性和相關性,而不應該削弱這兩點。
新聞點和故事性
即使數據都正確,資料也緊扣問題,但讀者為什麼要花時間來看這篇報導呢?
因為討論的問題非常重要?還是與讀者切身相關?或者具有趣味性?議題的選擇需要具備「新聞鼻」,這和傳統新聞沒有什麼不同,「新聞點」能夠吸引讀者閱讀,而「故事性」則能引導他們繼續閱讀下去。唯一不同的是,需要用圖像來敘事,透過圖形、顏色、字型大小等方式,突出一篇報導的新聞點。我們從下面兩張圖可以看出,即使同樣一組數據,只要視覺呈現有輕微的變化,也會影響新聞點的呈現。
讀者導向的視覺化
我們做圖的最終目的,是讓讀者更容易看懂我們的故事。那麼,我們需要思考,潛在的讀者是誰?他們的性別、年齡、職業是什麼?偏愛什麼風格的設計,常用的語言是什麼?習慣在什麼媒介或者平台上瀏覽新聞?
「資料」、「故事」、「設計」的三色圖
好比紅、黃、藍三個基本色,不同的比例會調出不同的色調,「資料」、「設計」和「故事」也是一樣的:
「資料」+「設計」,會形成「研究型視覺化」,視覺化的目的是提供比較詳盡的訊息供讀者把玩,這類型的讀者具備比較高的知識水平,獨立思考,更傾向於閱讀冷靜客觀的報導;
「故事」+「設計」,是「敘事型視覺化」,適合那些喜歡「聽故事」的讀者,好的圖像化能夠增加故事的生動和趣味;
「故事」+「資料」,則是傳統的「新聞報導」。
「資料視覺化」是三種元素的疊加,既有傳統新聞具備的資料性、故事性,同時又透過視覺化設計吸引讀者,幫助讀者篩選繁雜的訊息,看懂用文字難以理解的故事。
設計
故事
資料
敘事型
視覺化
研究型
視覺化
傳統
新聞報導
需要說明的是,還是應該根據目標讀者對這三種元素做取捨,而不是盲目追求視覺化,並非所有報導都適合採用資料視覺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