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系列專題

「 美髮業 」

  生態與薪情

2016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 104 年公佈的薪資數據,「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是台灣

所有中類行業中,平均每月薪資與工時比最低的行業,每小時所得約 136 元,且連續八年排名墊底。

美髮業在一般人眼中,常帶有負面的刻板印象及性別迷思,女性、不讀書、

家貧,常作為描繪美髮工作者的關鍵詞,其產業待遇及生存環境皆啟人疑竇。

本專題將以數據分析及實地訪查,從一般員工至高階主管,在美髮產業的

性別差異、薪資級距、環境生態與成長歷程等層面,深入探討。

|從零開始

​135.8 

​623.8

​台灣各行業薪資工時比

單位:元 / 時

​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04 年統計資料

在一般人眼中,「薪水」與「工作時間」通常是求職者在找工作時相當重視的兩項因素,喜不喜歡這份工作、前景優劣固然重要,但回歸生活上的實務考量,前述兩者常是影響決定是否接下工作的關鍵依據。

​在 104 年的薪資數據中,若將各行業的每月平均薪資除上平均工時,換算其工作時薪,從事融資性租賃、鑑價、證券交易的「其他金融中介業」,平均每小時能賺回 623.8 元,位居 89 個中類行業之冠。

相較之下,勞動付出高、工時長,且常將洗剪髮的抽成視為加班費,並無實際加班制度的「美髮及美容美體業」,平均時薪僅有 135.8 元,高低時薪差達 4.5 倍之多。

根據計算結果,平均時薪最高的前五個行業大多不脫離常經手國家或企業財務的金融產業,以及掌管基地台與網路通訊設備的電信業,由於打造基礎建設,甚至在財務周轉上,都需有鉅額資金作後盾,能在該場域競爭的對象不多,在招聘相關人才時門檻亦隨之較高,薪資也較穩定,市場壟斷的問題時有耳聞。

反觀平均時薪最低的後五個行業,以體力勞動居多,各個工時長外,業績即薪資導向的美髮業,常在國定假日出勤未給付雙倍工資以及發放加班費的問題上,跟勞檢處意見相左,除了低薪外,更顯露其產業問題。

將高時薪(橘)與低時薪(藍)共十個行業的「年平均月薪」並陳檢視,可看出兩者的總薪落差極大,幾乎都有近 3 倍的薪資差距,光是在高時薪行業中的非經常性薪資,就已超過低時薪行業每個月能領到的所有收入。

而低時薪行業的經常性薪資占據總薪資絕大部分的比例,表示其固定底薪外的津貼相對較少,同時這些行業也幾乎沒有加班費,「美髮及美容美體業」每月平均僅有 73 元的加班補貼,總薪少,福利又不多,付出長工時換取薪資又會衍生出過勞的問題。

​過去八年,低時薪行業都是同一批在重複輪替

其他個人服務業

​砂、石與黏土採集業

家具製造業

家具製造業

家具製造業

污染整治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家具製造業

​廢(污)水處理業

​砂、石與黏土採集業

汽車貨運業

其他個人服務業

​砂、石與黏土採集業

 污染整治業

​砂、石與黏土採集業

家具製造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其他個人服務業

家具製造業

 污染整治業

 污染整治業

其他個人服務業

其他個人服務業

​廢棄物清除業

​廢棄物清除業

​其他教育及

教育輔助服務業

​其他教育及

教育輔助服務業

木竹製品製造業

​廢棄物清除業

​廢棄物清除業

​廢棄物清除業

​廢棄物清除業

餐飲業

​廢棄物清除業

​廢棄物清除業

​廢棄物清除業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汽車貨運業

家具製造業

 污染整治業

​其他教育及

教育輔助服務業

其他個人服務業

 污染整治業

汽車貨運業

其他汽車客運業

其他汽車客運業

其他汽車客運業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

其他汽車客運業

其他汽車客運業

其他汽車客運業

其他汽車客運業

其他汽車客運業

​年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美髮及美容美體業

民國

98 

99

100

101

102

該行業的平均時薪已連續八年墊底

103

104

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排序:平均薪資 / 平均工時

​年份:民國 97 - 104 年

​其他教育及

教育輔助服務業

 污染整治業

​其他教育及

教育輔助服務業

​其他教育及

教育輔助服務業

運動、娛樂

及休閒服務業

​97    

「  事實上,在過去八年裡,美髮及美容美體業一直是薪資工時比最低的行業,

               本專題冀求呈現及探討的,是行業內的性別差異、薪資差距及工作環境與生態。   

男女比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在 104 年公佈的行業統計數據,「美髮及美容美體業」的女性人數為 26,015 人,男性僅有1,565 人,兩者差近 17 倍左右,職場中的性別比例存在著懸殊差距。

 

行業中男性較少的原因,主要來自先天環境及刻板印象,莊敬高職美容美髮科主任何麗玉表示,該校報考美容美髮科的學生超過半數是女性,因傳統觀念認為女性心思細膩,較適合從事美髮業,即便目前許多在檯面上、在螢光幕前,具有知名度的設計師是男性,但以女性為主的學業及就業環境早已成常態。

 

曾在 LUSSO Hair Salon 擔任店長,目前是店上 A 級設計師,並從事美髮專職教育的 Lydia 說,在高一就讀美髮科時,全班 60 人只有 5 位男性,男女比例極為不均,然而進入業界後卻發覺男性設計師不在少數,且擔任主管職或其他管理要職皆以男性居多。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曾待過三個美髮體系,老闆都是男性,在挑選從業人員時會傾向應徵女性設計師,除了身段柔軟,也較能吸引客群。然而美髮業的用人標準大多還是看老闆對於開店的營業定位跟冀求給顧客的消費環境,像是土木工程畢業的主管,認為男性罵不怕,同性間也較能理解彼此想法,在組織管理上,會希望選用男性來維持整家沙龍的營運。

 

「多數的台灣女性,尤其在華人社會中,依舊會受到家庭的牽制與羈絆」,同樣身為女性,也清楚美髮職業生命瓶頸的 Lydia ,感同身受的說道。在美髮業工作的女性仍然存有擔負生育責任跟處理家務的傳統意識,因此能在產業長期耕耘的女性不多,相對的,男性則完全相反。

假設女生從 15 歲開始做美髮助理,到了 30 歲進入適婚年齡,正值職業生涯高峰之際,常因感情因素,放棄苦心經營的事業與人脈回歸家庭。她曾聽同業的女性說,即便自己的薪水比丈夫高,回家後也不會明講,很怕造成對方壓力。

 

女性的美髮職涯並不長,婚姻成為她們職業生命的斷裂點,即便美髮業作為一個業績導向產業,沒有明顯男女給薪差異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行業間仍潛藏著職涯發展的性別問題。

 

華麗婷國際美髮執行長鍾言紘說,美髮環境生態出現性別排擠效應,大部分的男性較容易羞赧,會認為從事美髮業是「在女人堆裡面做事」,甚至有員工以此作為離職理由。另外美髮設計師要求美感,顧客群的偏好相當重要,即便作為訓練有素的男性設計師,也不易獲得青睞,能在美髮業生存下來的人,通常是有一些特殊技能或想法,再不然,就是有異於常人的毅力。

 

美髮、美容或美體產業的工作者著重專業技術,半路出家的雖不在少數,但大部分的人力來源仍是以學生為主。新北市美髮職業工會理事黃國駒說,現在從事這行業的多是透過學校的美容美髮科出來,從跟學校的建教合作中招募畢業生,不像早期的台灣社會,小學畢業後要自行找機會、找工作,現在男女都有機會踏入美髮業。在亂剪擔任設計師的 Ethan 則說,男女比例會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北部以男性居多,南部則以女性設計師比例較高。

17

相差

1

​男女比

​單位:元

​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年度:104年 

​台灣各行業男女薪資差異

相差

​55,396

相差

​8,122

​男性薪資高於女性

​女性薪資高於男性

​82   7

​個

在台灣,男女間的每月平均薪資存在著不小的落差,以「中類」的行業標準分類來看,在全部 89 個行業中,有 82 個行業的男性平均薪資比女性高,其中在 104 年差距最大的行業為「航空運輸業」,男性多出 5 萬多元,排在首位。相反的,女性僅有 7 個行業的薪資高於男性,且差距不大。

在「美髮及美容美體業」的男性平均薪資為 34,880 元,女性則為 26,758 元,雖不是薪資差距排名的前段班,但仍有 8 千多元的落差。曾任美法工會理事長的黃國駒觀察近年來的美髮產業,導致男女薪資差異的原因,除了行業中女性佔多數,壓低平均薪資外,美髮業的公司高層與主管則以男性居多,可能是導致男性薪資較高的原因。

 

女性在美髮業有潛在的玻璃天花板效應(Glass Ceiling Effect),常在升遷過程中遇到困境,並不是組織刻意設下有形障礙,也非剪髮技術不比男性,而是在傳統觀念中,女生承擔著家庭經營與生育小孩的壓力,在現實工作場域裡,較難與男性競爭更高的位置。

同時在美髮業工作的女性晉升動力較低,身為女性設計師的 Polly 表示,自己其實只是想找一份穩定,薪水足夠應付日常開支的職業,不像男生也許會將其視為長遠的事業打拼,從業內角度看,女性的企圖心確實比男性低。

 

而設計師在擔任店長等要職前,每個月至少也需有 40-50 萬以上的業績,在原本就位於薪資結構高處的情況下,拼上高位,更鞏固了男性在美髮職場上的薪資優勢。

 

Lydia 從自己 10 年的職業生涯來看,一個月業績破 40 萬就算是很厲害的設計師,實際上每月營收破百萬的設計師很少,通常女性達標的人數較多。一般而言,男生每月業績較容易衝到 30-50 萬,但續航力就不如女生,她們會默默做,最後成為高薪設計師的比例也較高,而男性則多位在薪資結構的中層及中上層。

黃理事說設計師除了有設計能力外,更要創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從百元剪髮到設計一顆頭三千元都有,看要做哪一種風格的商店及能力在哪裡。百元剪髮因價位低,容易吸引顧客上門,但其實同樣面臨競爭存活的問題,算算時薪有時候比一般打工還不如。

 

很多事情他們必須自己來,比如說洗髮、吹頭,百元剪髮店一天下來做了二十位客人賺兩千元,扣掉水電、房租還有抽成,實賺不多,所以還會兼一些其他外務。

 

在一般的美髮連鎖與百元剪髮店,「價位」是營運的重要考量,商家不敢任意提高價位,讓工時和所得得到應償的報酬,若 A 店漲價,B 不跟進,在為提高消費環境的情況下,生意就難做了,尤其連鎖企業多數時間都在從事不怎麼賺錢的勞務。

 

好比洗頭跟剪髮多數沒什麼獲利,通常是染髮與燙髮的利潤較高,但佔整體比例較少,以致美髮業一直在做虧本生意。黃理事認為行業生態就是如此,但如果設計師手藝夠精湛,其實設計師是可以設定價位,客人要配合,那就是本身競爭能力的問題。

 

百元剪髮近幾年在台灣的髮型設計市場迅速擴張,但一般連鎖店及價位較高的髮廊或沙龍所受影響不大,鐘言紘表示這是市場區隔的問題,因為有被需求的必要,經營者會依據自己的市場定位改變定價策略,我今天裝潢就只能做這個價錢就好了,我幹嘛去收很高的價錢,打從一開始的盈利模式就很清楚。

2

​薪資

​19

女性工時超出平均

小時

男女相差

​元

​8,122

如同其他產業一般,美髮業的生態也存在著台灣就業環境無法成就美髮師的地位或高度。鍾言紘說,以他 25 年的業界經驗看來,一間美髮店能夠竄起原因,一為剪髮技藝,二是量身客製化,若沒有辦法在行業裡做出差異,那就只能削價競爭。

 

他直言,所謂「技術服務業」都需有一定的薪資標準,同時要有相對應的社會地位,而政府對於美髮及美容美體業的支持,僅限於乙級與丙級的技能檢定。

 

國內的執照是由行政院勞委會發放,由勞委會底下的職訓局擔任主考機關,然而,這些考照制度在業界起不了作用,進了美髮業,手上的證照數不會跟實際薪資成正比。

 

「我有考證照跟沒考證照差在哪裡?那如果我去國外進修考取證照跟沒有去國外,到最後拿一樣的錢那我幹嘛還去進修?」薪水沒有比較高,到頭來也是從洗頭做起,從零開始。台灣的美髮設計師多半還是得耐著苦,一天剪個十幾顆頭才會真的賺到錢。

 

在日本,政府將美髮設計師的薪資明訂在一個範圍,保障從業人員的基本薪資,除了學習技術外還要考國家證照,在台灣是完全相反,大部分商家採業績制,台灣政府對美髮業的權益保障仍然有限。

 

一般而言,進美髮業的人很少是基於興趣入行,多半是需要收入或身為家中的經濟支柱。Lydia說除了想賺錢,也因為喜歡美的時尚產業,所以選擇美髮業。她認為對剪髮的興趣大多是後天培養,目前投入美髮教育的她,時常告訴新人成就感從何而來,還有入行初期的考量是什麼。

 

美髮業做的其實是人的行業,曾為管理者的她,必須要處理很多人的問題,像是設計師的情緒、合作廠商的要求,或是老闆要推行的方案與相關核銷業務,處理瑣務的同時,多少會影響到自己原先剪髮的業績表現。

 

擔任設計師與管理職的雙重角色,需要有非常明確的分工,店長業績又不能太差,否則下面的人不一定會聽從她的指揮。訪談中 Lydia 回顧自己在業界成長時的困境,第一個低潮是剛當上設計師時,第一筆薪水只有400塊,加上所有工具都需自備,只能忍痛花掉先前在當助理時的存款。

 

第二個低潮是接下店長職務,當時心裡想應能卸下很多擔子,不用接觸這麼多第一線工作,但在跟廠商業務洽談時,常被認為太過年輕、太過資淺,所以剛接任管理職時並不如想像中的順利。

 

不過現在回頭來看,這些事情只能算小兒科,主要還是在對專業的自信上有所成長,也了解到只要把本分做好,還有跟主管、老闆、合作夥伴的關係打好,並且互相信任,就能夠走過低潮。

 

「  我比較幸運是遇到貴人,一路上都對我的工作有所幫助,加上我相信這個行業能賺得到錢,因為有很多前輩走過的路給我看,又能夠在外表上打扮光鮮亮麗和接觸到不同的人。  」   - Lydia

生態

3

​生

設計師

4

​設計師

一般美髮師的就業過程會先從「助理」做起,包括熟悉洗、染、燙髮等勞務型工作,接著進入「準師」階段,通常這時期的學徒最辛苦,需要通過店內的技術考核與檢定,同時要充實各種美髮美容知識,逐漸塑造個人品牌與特色,最後成為獨當一面,處理客人消費需求的「設計師」。

 

市面上有許多設計師的速成班,學成要價 30萬 到 60萬 不等,但常有些學員實際進入店後發現連基本的上捲子都不熟,最後還是得從助理做起。設計師有很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跟人溝通,跟客人交流的技巧相當重要,不是獨有技術就能一馬平川。

 

弔詭的是,從美髮科班出身到成為設計師要花 3 - 5 年,但非科班的反而 1 - 2 年就好,原因出在政府的考核沒有與時俱進,多半是基礎化學知識跟美髮常識。技術類則是像上捲、清捲跟剪髮,他們求的是能保證把客人安全送出店外即可,但現實中還需考慮客人的髮流,以及外表的整體造型。

 

美髮業常有半路出家的人,在執業上較沒有包袱,因為顧客其實不在乎設計師有無拿到證照,自然也不會成為剪髮與設計的門檻,相反的,科班出身的人反而要考證照,必須花很多時間搞定學科,推遲成為設計師的時程。

 

在台灣,美髮師相關執照之所以不被重視,原因其一是實際上業界並沒有強制要求考照,二則是考核內容對實務幫助不大。「這個不是只有技術的行業」,Ethan 坦言,設計師主要薪水是從穩定客源而來,技術好是一回事,但要如何鞏固客群更需花費腦筋。

 

Kiss Hairstyle 設計師 Allen 會定期上課充實自己,他的課堂老師說日本有專門的美髮專科學校,馬來西亞也有設立教育學院,雖然台灣也有美容美髮科,但真正進入產業後,大部分店家仍採師徒制,即便是連鎖店家也不例外,剛入行是跟著資深設計師一起學、一起做。

 

在成功當上設計師之前,其實必須經過層層考核, Ethan 說剛開始是以工讀生的身分進入,什麼都不會的他只能從最基本的學徒做起,直到會洗頭才能被稱為助理。除了洗、護、染、燙的基本功外,還有諸多細微的技巧,如染髮技術又分為挑染、白髮染黑、黑髮漂白等。

 

說「美髮業是給不讀書的人做」的觀念其實是錯的,這個行業對自制能力要求高,每個階段都需反覆練習,碰上難搞的客人更需溝通技巧跟事先演練。升遷除了看資質,更要花心思,依照客人的需求考量設計風格,剪錯還要想辦法拗回來,說服客人。

鍾言紘說,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品牌粗估就有 400 家,若是把分店、連鎖店零零總總算進去,總數會到 3000 家以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光是理髮技術好已經無法吸引客人上門,如會美甲、美容之類的技能一定大為加分。除了跟客人聊天,了解喜好跟需求外,也要跟老闆雇主一起提升剪髮體驗及加值服務,加 LINE 隨時解決問題是家常便飯,為的就是留住客群。

 

Allen 說,小時候因不想念書而投入美髮業,但後來發現要學的東西比預期更多,美髮業正確來說應歸在「技術服務業」,倚存的是專業技術跟諮詢服務的相互搭配,這是他們跟一般服務業間的區別

生育

​助理

​準師

設計師

店長

老闆

15-16 歲

19-20 歲

​20-21 歲

​21-35 歲

​轉職

建教合作

5

​建教合作

莊敬高職美容美髮科主任何麗玉表示,以莊敬高職來說,美容美髮科的建教合作是採三三輪調制,雇主會與學校討論後於每學期固定時間開放一定名額,多半會由雇主方派人來學校面試學生,而性別不會是面試重點,所學的技巧、與顧客的應對以及敬業態度等面向才是關鍵,何麗玉說,就幾次面試結果看下來,雇主反而比較喜歡男學生。

 

曾任莊敬高職美容科教師的劉慧芳表示,三三輪調制意思是在學生會有三個月的企業實習時間和三個月的學習時間,加起來完成一個學期的修習。不過就實際情況而言,美容美髮科的三三輪調並不如預期順利,相較於其他實行同制度的科系而言,美髮美容與美體業在市面上的人力缺額較少,加上台灣多半是自營和連鎖加盟的業者居多,聘用人力偏好半工半讀的學生和有實際經驗的設計師。

 

何麗玉說,現行建教合作體制其實規劃十分完善,學校、雇主和負責管理的公部門都恪守相關條例,之所以女多男少是因為本來參加建教合作面試的人也是以女性居多,雇主不會因為性別而有差別待遇,比較多意見的反倒是消費者。

2016. |  從零開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