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同志安全性行為
主題發想 → 尋找數據 → 題目定位 → 演算數據 → 設計圖表 → 最後審稿
Example 1
這張圖相當別致,不同於以往長條圖或柱狀圖的呈現方式,這張圖是以倒掛表現數據,它的型態和顏色會讓人聯想到「血往下流」,呈現流血的視覺意象,和AIDS的危險性非常契合。台大同學告訴我們,這張圖的製作靈感是借鑑於知名的槍擊案資訊圖表,所以,當大家沒有靈感的時候,可以從衛報、紐時或者Pinterest上尋找視覺靈感。
這張圖是以Illustrator畫成。
雖然台大同學是一個一個格子畫,但後來她們發現如果用Illustrator的圖表畫圖,再透過解散圖表來製作,會輕鬆許多!

這張圖的配色主要是參考紅色的色票。
● 想要找到好看的色票也很容易,只要Google 「色票」即可。
台大同學從衛福部的Raw data跑出十年的整體趨勢,
再根據其中的「異常值」去找當時AIDS的相關新聞來解釋。這是很好的辦法,對於有數據但沒有議題的記者來說,找到當年發生的新聞,是個好方法!
Example 2
「感染HIV因素分析」中的五個因素是從衛福部上找到的,不需要再另外找資料來解釋。這說明,數據全面而詳盡對於資料新聞學來說非常重要,可以幫助記者省去不少麻煩。

用不同的圖表來代表不同的因素,非常直觀清晰。Icon的配色和下面的線條匹配,也很方便讀者閱讀。
Example 3
這張圖的構思源自於HIV的病毒樣態,相當具有巧思。如果大家在設計圖表時,能與報導的新聞構連,效果有時會出乎意料!

這張圖也許在網頁上看,會因為圖片過長而造成閱讀不便。但紐時視覺化記者Archie認為,若將這張圖放在報紙上呈現,效果會非常震撼。
所以這裡提醒大家,在做圖的時候,要明確未來會放在什麼平台上,應該根據不同的媒介選擇呈現方式。

此圖表在報紙上的視覺效果較好
Example 4
這張圖也是借鑑聯合報的作品,靈感來自於UDN一則關於溺水的專題。當你對視覺化呈現尚無靈感時,可以去衛報、紐時、Pinterest或 其他資料新聞網站上尋找靈感。

Example 5
靜態圖像好,還是互動圖表比較好?
如果用平面就能表達想表達的,就不需要用到互動,因為讀者可能「很懶」,懶得去互動XD
這張圖點「Play!」的時候,可以看到1985年到2010年不同縣市HIV感染的狀況。
(需點選圖片,連回原址才具互動效果。)
這張圖的互動需要資工系的同學幫忙完成